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同人同心》以影像紀錄社頭文化 體現世代傳承的虔心與凝聚力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下稱木博館)與大溪同人社於7月7日下午3時,合辦《同人同心》紀錄片首映會。木博館自105年起委託專業團隊執行社頭影像紀實紀錄,106年便以同人社籌辦創社一百週年慶為拍攝標的。在同人社協助與配合下,完成《同人同心》影片,紀錄大溪社頭在熱鬧的慶典背後,社團的經營、以及傳統子弟軒社「戇子弟」的核心精神。

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對大溪人而言,有著與過年同等地位的重要性,百年來由民眾自發參與慶典、遶境、傳承藝陣文化,這是最動人的地方,也是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的價值所在。成立於日本時代大正6年(1917)的同人社,是本地歷史最悠久、最經典的社頭之一。最初由一群出外到九份從事金礦開採的大溪人,為了感謝普濟堂關聖帝君指點礦脈,募資為神明製作了第一頂神轎、並正式成立同人社,是往後大溪人以「社頭」名義參與慶典的濫觴。直到今年,參與慶典遶境的社頭有31個,顯示出大溪人對聖帝公信仰的虔誠、對此慶典的重視。

同人社至今保有業餘子弟社團模式,平日大家各有工作,每到慶典前為了神明事,再齊聚訓練陣頭、籌備遶境事宜。雖然同人社是大溪最老的社頭之一,其百週年社慶的籌辦卻不老套,青壯輩花了三年的時間與長輩溝通、設計各種周邊紀念品與活動陸續為百週年暖身,嘗試用不同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同人社、共襄盛舉。

木博館館長陳倩慧表示,木博館自104年開館以來,便持續推動和民眾一同保存、守護文化資產,更希望文化資產可以持續存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傳統慶典的保存發展需要來自民眾自發性代代傳承的行動,影像紀錄是讓大家認識地方文化、也讓地方人看見自己價值與特色的媒介,因此博物館展開與社頭的各種合作方案,包括社頭文化學堂、社頭現地及行動展演計畫、社頭文化館開館籌備等,並持續紀錄社頭在其中的參與行動及改變歷程。透過《同人同心》紀錄片,可以看到同人社所代表的大溪社頭世代傳承、相互溝通,以不同方式關心和參與的特質,也看到大溪社頭新生的力量。

難能可貴的是,本次紀錄片首映會舉辦,是由同人社主動提出,可以感受到社員對社團的榮譽感和認同感,以及對於傳承社團傳統的用心,令人感動、敬佩。從大溪同人社身上,可以看到大溪人投入公共事務、為神明和地方付出的精神,是大溪文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頁,從中也看到大溪社頭這幾年的改變。

本次首映會隔週,自7月13日起至7月28日止,將展開為期三週「大溪大禧」系列活動,延續以大溪「六月廿四」慶典文化為核心策劃展演,結合設計及創作等多元媒材及專業投入,以大溪傳統慶典遶境及社頭文化為主角說故事,大溪各社頭夥伴們參與其中,除了支援藝陣交流展演外,更擔綱「咱攏是社頭人」的大溪文化劇場音樂劇演員、慶典解說導覽人員等,希望讓更多想認識大溪文化的朋友們,可以透過在地人及社頭人自己的介紹深度認識大溪。歡迎大家至木博館官網http://wem.tycg.gov.tw/,或到臉書搜尋「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掌握即時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