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歡動手創作的木藝師,很高興認識你!大溪的木藝歷史從清朝晚期說起,因為河運發展以及建築需求日增,許多唐山匠師在大溪落地生根、傳承技藝,也培育了很多大溪本地匠師。傳統的學徒要歷經三年四個月才能淬練出師,這段期間不僅是鍛鍊技藝更是磨練木藝師耐心、毅力與培養品德的重要時間。大溪匠師製作的神桌與傳統家具都頗具盛名,一件作品常常需要木工、鑿花、墨繪、髹漆等不同專業工法的結合,因此大溪木器非常強調「協」力精神,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大溪街上的木器行大多是用「協」字命名的喔。你也喜歡動手DIY嗎,歡迎你透過木藝師角色,發現更多創作的樂趣吧! 神轎 收存在福仁宮內的同仁社神轎。 「麒麟站山頭」的轎頂雕飾。 1917年(大正6年),大溪同人社為感念關聖帝君助其於金瓜石尋得礦脈,股東之一的黃丙南便發起連同基隆廳信眾、大溪外出子弟和在地的各方人士捐款,並委託陳朝枝匠師邀請唐山匠師協力製作一頂精美的關聖帝君神轎。據陳朝枝匠師之四子陳益坤所言,此轎乃由其父統籌分工並邀集他唐山匠師共同製作。此轎形制古雅,用材講究木、鑿花及髹漆之藝皆極精緻細膩,故成為日後大溪木匠學習仿效的經典。大溪同人社關聖帝君神轎為六角文轎樣式現收存在福仁宮內,是奉迎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的第一頂神轎,神轎轎頂為重簷設計,佐以12隻鳥和6位飛天仙子,轎頂頭為"麒麟站山頭"雕飾,轎身由2對龍柱和1組花鳥組成上半部,搭配"國、泰、民、安、福"五塊窗花裝飾。神轎轎身下半部以11幅花鳥、7幅祥獸、12幅二十四孝故事、4幅水族、5幅祭祀物和4個龍頭等圖案雕刻加以裝飾。轎底以6對雙獅吞頭為神轎的六個腳,採用2幅麒麟和4幅蓮花組成神轎底。 神桌 普濟堂的大殿供桌集大溪精湛的工藝為一體,是大溪本地匠師們合力的傑作。 神案桌裙以黃楊木(狗骨仔)為雕刻材料,以民間故事:封神榜和金山寺為題。 一張神桌的誕生可以看見大溪木藝的分工與「協」力的精神,神桌一般是一組兩件,分為頂桌與下桌(拜桌),集木工、鑿花、塗漆,三力協作是大溪木藝最自豪的特色。現在一張神桌的製作約費時一個月,木工五天至一週;鑿花視複雜程度而定,基本不少於一週;油漆一週左右。神桌的製作從進材料、木工、鑿花到油漆,都可以在大溪這邊完成。製作工序說明:1.製圖與備料:匠師與客人討論客製化的材料、樣式、尺寸,製圖後至製材廠挑選用料。2.木工: 木工包含裁切、刨木、拋光、榫卯、組裝等工作。3.鑿花:細木雕刻被稱為「鑿花」,雕刻代表吉祥的各種花紋雕飾,木器行都有固定配合的鑿花師。4.裝飾-墨繪與安螺鈿:墨繪與彩繪是在塗漆前,以墨或顏料繪製圖像;安螺鈿則是將貝殼切割琢磨鑲嵌在木器上。5.髹漆:髹漆意即乾漆塗裝,漆塗工作需要相對高的溼度,鄰近溪畔的大溪環境很適合作漆。 藝師館 前身是「單身警察宿舍」的藝師館,現已整修開放,成為木博館的館舍之一。 大溪仍有許多師傅以傳統榫卯技藝製作家具,展現精湛的藝師精神。 藝師館為1941年日本時代興建的雙併式單身警察宿舍,國民政府遷臺後,由於蔣中正總統於大溪設置行館,本宿舍改由其隨從俞濟昌先生一家居住。2016年木博館完成修繕並開放為「藝師館」,成為大溪木職人故事收集及展示的空間。大溪木藝良品是融合精巧的榫卯、鑲嵌、雕飾、墨繪及髹漆等技法,榫卯是重要的關鍵技術,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將每個組件緊密結合。純熟的技藝,源於頂真的職人精神,透過傳統師徒傳習,一切「照起工」來,代表一絲不苟地全心投入。如今傳統木工雖已逐漸式微,但職人的技藝與精神仍可以在「藝師館」裡看到。 三年四個月 大溪傳統的木藝學徒,大多是十多歲就到師傅家中學習,從最基礎的磨刀具、刨木甚至是打掃煮飯等雜務開始,歷經「三年四個月」的考驗才能夠出師。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