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車掌小姐

  • 資料提供單位:文化局


客人您好,要搭車嗎?我是大溪客運的車掌小姐喔。
1923年大溪開通了汽車運輸路線,也因為大漢溪河運的漸漸式微,汽車客運業務興起,車掌小姐的工作也就應運而生,由於大溪是客運重點大站,聽說有很多大溪女孩都報名加入車掌小姐呢。
當時客運上負責售票、剪票的車掌小姐,可是人人稱羨的工作喔,不僅能穿著亮眼的制服,還可以在外四處跑,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民眾上下車得經過我們的同意,車子啟程、中途停靠或到站時,也得聽我們吹哨令指揮,真是神氣極了!
你也想體驗車掌小姐的魅力嗎,跟著我一起出發吧!

  • 桃園客運
車站
現今桃園客運車站外觀。 日治時期的客運站外觀以及輕便車。

大溪為早期台灣北部内河航運重要港口,因應河運的衰退而開始發展陸運,日治時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俗稱「輕便鐵」的台車,利用輕型軌道與以人力推行的台車穿梭於地形落差頻繁的丘陵山區十分便捷,早期桃園地區第一家交通運輸業就是大溪人參與發起的「桃崁輕便道鐵會社」,也正是桃園客運的前身。「桃崁輕便鐵道會社」於1903年創立,營運主要目的是以茶葉為大宗的貨物轉運。輕便鐵對於山林產業開發和地方發展有極大的貢獻,同時也造就許多就業機會,對活化大溪經濟功不可沒。台車於早上在大溪老城區載滿米、油、鹽等各種生活必需品推上山區之後能夠以物易物換得許多山區物產,對於大溪山區資源的經濟開發非常重要。
直到1923年汽車客運開始營運時,桃園到大溪的路線是當時臺北以外第一條汽車客運路線。在1930年代汽車客運也開始安排車掌小姐協助售票、驗票、安排乘客座位等服務,1940年輕便鐵道逐漸被時代淘汰後,於1947年正式改名為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桃園客運始終是擁有最多大溪聯外交通的客運業者,也是大溪居民外出及觀光客前來旅遊的重要選擇。
  • 大溪橋
1 橋
老照片裡的大溪橋和現在的外觀很不一樣。 現今大溪橋外觀,設計了牌樓造型的裝飾。

「大溪橋」清代是以石堆竹木所搭建,日治時期則以輕便鐵道系統運行,1912 年之前若由桃園搭乘輕便鐵道至大溪,須於河西的粟子園換渡船接駁進入市街,無法直達市街,因此大溪人決定重新架設可延伸輕鐵道的木造橋梁。
1926年更是與大鶯自動車株式會社合作,改建原大溪橋為「大溪汽車專用橋」,也是當時臺灣第一座同時可供輕便鐵道與汽車通行的橋梁。大溪橋後續於1931年改建為鋼筋水泥橋,1934 年正式落成;近年因大溪橋墩老舊等原因,在1994年緊鄰旁側武嶺橋正式完成雙向通行後,便正式取代大溪橋成為進入大溪市街的重要通道。交通功能漸失的大溪橋,則在 2001 年改建為步行橋,透過其觀光性延續背後的歷史價值。

  • 中正公園
神社 超然停
在神社原址上新建的涼亭「超然亭」,前方的一對狛犬仍保留了下來。 日治時期的神社鳥居與石燈籠。

大溪中正公園在日治時代曾是大溪神社所在地。當時,日本人除了在中正公園建造大溪神社外,還在該區域興建了公會堂、相撲場等設施。公會堂至今仍保留了原貌,成為大溪在地重要的歷史建築之一。
位於中正公園南端的大溪神社,光復後,國民政府為了去日本化將神社拆除,並在原址上建立了「超然亭」;戶外相撲場也改建為噴水池。現在噴水池區域已重新改建回相撲場的樣式,並作為一個公共表演場地,提供了不同的文化和娛樂活動。
  • 大溪八景
為了慶祝大溪橋落成,1934年崁津吟社發起以「大溪八景」為題向全臺徵詩的活動。2017年木博館曾向群眾提名票選大溪的「新新八景」,最終選出依序為:蓮座山觀音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大溪橋、大溪老茶廠、六廿四遶境、大溪中正公園、大溪圖書館,以及並列的李騰芳古宅與中央路菜市場。
這些景點代表了大溪的自然美景、文化資產和社區生活。「新新八景」的票選在居民和遊客間引發話題,除了吸引更多人前來大溪,更進一步讓他們認同並欣賞大溪的多樣性和魅力。

回到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