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桃園市政府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LOGO

連結至桃園OpenAPI網站 張貼至「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張貼至「Plurk」【另開新視窗】 張貼至「Twitter」【另開新視窗】 字級:

→生活文化

2017-2019 大溪交通運輸發展調查研究案
發布日期:
109-04-07
詳細內容:
本研究希望初步呈現百年來大溪對外交通的發展及其轉變,分階段說明大溪市鎮如何依賴河港交通航運而興盛、人力輕便鐵道如何取代航運、陸運交通又如何從「人力動力」逐漸升級為「機械動力」、道路交通網如何逐步擴張,以及高速公路與臺三線帶來的新契機。

研究過程持續蒐集有關大溪交通歷史書寫、口述訪談及展示資源等資料,配合地理資訊系統應用,逐步建構大溪交通的演變發展與地位變遷。大溪從清代以河運對外連結,於日本時代由地方仕紳集資組成桃崁輕便鐵道會社,興建鋪設桃園第一條輕便鐵道,直至公路開通等不同交通工具的轉換,與地方產業、人文景觀及在地生活型態產生密切關係,逐步塑造成今日大溪面貌。藉由大溪交通主題之資源梳理,論述大溪作為物資、人群的「轉運之城」特性,觀照大溪交通在臺灣的、世界的不同作用力下,顯示出的動態發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  



*全文下載注意事項: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與相關法律之規定,切勿任意販賣營利、重製、散佈、抄襲、改作、轉貼、播送或於網際網路公開傳輸,以免觸法。
 
相關附件:
  大溪交通運輸發展調查研究案.pdf
最後更新日期:109-04-09
瀏覽人次:716 人
災害警示資訊區
災害警示小圖示
災害警示
災害警示資訊結束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