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生活文化
2019 全昌堂與大溪醫療產業調查研究
詳細內容:
本計畫基礎為107年度田野資源學習平台調查成果。以學術研究進一步深化田野調查的成果,以大溪的常民生活、家族、醫療產業等主題為重點,共同建構地方知識,以及充實地方學研究的內容。研究核心從大溪百年「全昌堂」中藥鋪出發,因全昌堂林氏家族分別投身至漢醫、牙醫、西醫等醫療事業,並在大溪中央路開設醫療診所、投入地方事務,梳理全昌堂的歷史脈絡,有助於認識大溪相關醫療產業,理解當代中藥產業發展變遷與困境,透過醫療與地方社會的觀察,可以具體化有關大溪在地歷史變遷的認知。
全昌堂創立於19世紀,創立者林灶炎最初學習漢藥配置與銷售;進入日本時代,1901年臺灣總督府頒布〈臺灣醫生免許規則〉,明訂臺灣漢醫需取得地方首長核發執照,始得從事醫療事業,但1902年卻不再辦理醫生資格認定,為維持經營漢醫與藥鋪事業的資格,而投入藥種商試驗。全昌堂創立者有鑑於近代國家對於漢醫、漢藥制度的影響,特別鼓勵子女取得醫療相關資格,注重子女教育,子女分別赴上海、廈門、日本東京學習中醫、西醫、齒科、經濟、法律等,均十分優秀。透過全昌堂現今保存的醫療書籍、雜誌、期刊、信件、日記、廣告傳單等,顯示臺灣近代漢醫養成的過程。
1930年代全昌堂擴大醫療服務項目,強化中西醫藥房特色,增設齒科診所,1940年代至廈門開設支店、至台北另開設全昌堂醫院。戰後全昌堂更增設西醫診療服務。全昌堂家族史反映20世紀以來傳統漢醫家族多角化發展醫療事業的觸角,為大溪的近代醫療史寫下精彩的故事。
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因本計畫全文涉及個人資料保護法、著作權及相關權利規範,尚未能開放全文下載;如有需求,請依本館館藏研究閱覽規則提出申請。
最後更新日期:109-04-09
瀏覽人次:1252 人
災害警示資訊區
災害警示
災害警示資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