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木職人在大溪」藝師館新展開幕

「木職人在大溪」藝師館新展開幕
收納木藝傳習路上的職人點滴故事

在疫情趨緩之際,為了迎接新氣象的到來,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將於110年8月4日,以「木職人在大溪」之常設展,揭開「藝師館」收納大溪木藝職人傳習故事的序幕,展現多年來木博館對大溪木藝主題研究的成果。讓觀眾能在「藝師館」深入認識大溪木產業背後,這群默默付出、堅守岡位的職人們,以及他們在大溪木藝長遠歷史中所經歷的磨練。「藝師館」也將透過每期的輪替,讓更多木職人的故事能被收納其中,呈現大溪木藝傳承與工藝特色的多元面貌。

藉由本次展覽架構,整理大溪木藝發展中,屬於木職人的內涵知識,讓觀眾透過作品以外的視角,來認識木職人鮮為人知的一面;展覽呈現大溪木職人協力分工的特色外,也帶領觀眾認識木職人習藝途徑,從百年前唐山匠師來大溪工作或開業至今,歷經五個世代的傳承,其中有拜師學藝也有家族傳承,到現今技職教育的培育系統,木職人養成途徑多元,也反映出大溪木工藝豐富與產業鏈完整的樣態。

在「藝師館」內,每期會持續介紹大溪不同木職人的故事與作品,透過每位師傅的深入解析,看見大溪木藝匠人精神與技術秘辛。本期的3位木職人都是首次於本館展覽亮相,首先是於中華路經營傑林傢俱的江光明師傅,年過六旬的江光明,經歷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儘管家長希望他升學,但為了務實的生計著想,國中畢業就毅然投入這個行業。能在這個行業堅持至今,也代表著技術的精湛,受到市場的肯定,經歷大溪木產業從高峰到低谷的過程,仍然屹立不搖。這得歸功於他自己在習藝階段,扎實地將木工、雕刻、漆作等工序,徹頭徹尾融會貫通有關,造就了他成為同輩職人中,少見的通才。

接著是以雕刻擅長的林照山師傅,工作室隱藏在大溪三層老街的角落,細數與木頭為伍的日子,從拾起鑿刀的那刻到曾經轉行做裝潢的歲月,恰可映照出大溪木產業的縮影。他提到拿筆與拿刀的手勢,外行人看起來都一樣,但差別在於「肩胛頭」的力量,可以知道雕刻與木工面對的工法細膩度,是截然不同的。他認為最難的莫過於人像的開臉,如何透過細微的表現,來反映出各種人物性格,一直是他挑戰的目標。歷經轉變,讓他更能專注在木雕技術上,期許自己能活到老學到老,就算40多歲就老花了,仍舊甘之如飴。

最後一位則是調查中大溪僅存的螺鈿職人鄧福志,螺鈿工藝的媒材與木頭性質差異甚大,由於常與木藝作品結合,這項以貝殼為主要材料的裝飾性工藝,便也歸納在木產業的一環。在大溪木產業發展歷程中,「螺鈿」這項裝飾工藝技法,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然而敵不過時代的變遷,迄今臺灣熟練技法的師傅不多見,在大溪也僅存如鄧福志師傅這樣的個人工作室。

「藝師館」是屬於大溪木職人的舞台,木博館以「木職人在大溪」為主題常設展,希望能持續不斷的收納、展演大溪木職人的故事,讓觀眾不僅透過作品來欣賞木藝,亦能認識在作品背後繁雜工序間,為大溪木藝努力不懈的身影,有木職人的存在,才有今天大溪木藝文化的深厚底蘊。期待與您在今年仲夏之際,分享來自大溪木職人的精采故事。

本展覽將於8月4日起對外開放參觀,並於8月7日上午11點在木博館粉絲專頁,辦理展場開箱直播活動,讓更多朋友們能在線上互動,讓不方便前來看展的民眾,也能搶先透過鏡頭聞香。參與直播及留言民眾,將在直播後會抽出5位幸運的觀眾朋友,獲得本期木職人親手製作的精美大象造型手機架喔!邀請大家加入木博館粉絲團,認識大溪木藝小鎮及更多木職人的木知識!


展覽名稱:木職人在大溪
展覽時間:110年8月4日(三)開幕,週二至週日上午9:30-下午5:00,
     週一及連假後翌日休館
展覽地點:藝師館(大溪區普濟路52號)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展場開箱直播:110年8月7日(六) 上午11點
本館粉專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DaxiWoodartEco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