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溪.探個路:大溪交通運輸發展特展

  • 發布單位:教育推廣組
  • 展覽地點:武德殿暨附屬建築
  • 展覽期間起:109-02-21 00:00
  • 展覽期間訖:109-11-29 00:00
  • 簡介:
    大溪,曾是淡水河上游重要的貨物集散中心,吸引各地商賈仕紳聚集,繁華一時。交通不像今日發達的年代,人們如何來到大溪?又為了什麼願意跋山涉水?而大溪的交通又是如何逐漸改變?讓我們跟著不同時代的旅人,穿梭古道、河流、輕便鐵道、公路之間,一窺大溪有意思的交通發展!
  • 貴賓合影


一、航向世界的大溪商船

隨著1860年代臺灣開港通商,鄰近茶葉、樟腦產區的大溪,成為淡水河流域國際商貿網絡的轉運重鎮;全盛時期,有近300艘商船與千名依靠航運工作維生的勞工。本單元從解讀清代古地圖開始,隨著清代月眉李金興家族的米糧運送、馬偕博士的傳教行腳路線,以及日本時代伊能嘉矩的人類學家踏查路徑,透過大河,與世界的連結。

二、輕便鐵道的軌跡

日本時代初期,淡水河道日漸淤積不利大型船舶進出,加上基隆至竹南間的縱貫鐵路於明治35年(1902)開通,基隆港逐漸取代淡水港的地位。而位於淡水河上游的大溪,也開始了交通與生活轉型──從船槳到輪軸,從河道到鐵道。循著推動輕便鐵道事業的仕紳呂鷹揚、英國作家歐文˙魯特、秩父宮雍仁親王搭乘輕便車深入角板山,以不同的觀點看看大溪。

三、被縮短的距離感

橫跨大漢溪、連接河西與河東的「大溪橋」,是進入大溪市街的重要道路,也見證大溪交通的更迭。汽車建構起的公路運輸系統取代了輕便鐵道,成為現今最普遍的交通方式。100多年間,大溪與外界的連結,隨著路線開通、道路改善,形成四通八達的聯絡網,而交通工具的發展與普及也讓往來更為便利。同樣的距離,時間逐漸被縮短了。聽聽在地居民、車掌小姐、計程車司機、輕便鐵道技師分享記憶,一窺大溪人的生活軌跡。

四、走進大溪,探路去!

跟著地圖探訪大溪的歷史現場,找找消失的軌道、造訪各時代旅人的足跡與故事。

*原定3/15(日)辦理之「帶路人出發!街遊踩大溪」推廣活動因武漢肺炎延期,辦理時間另行公告,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2020/10/24(六)、11/7(六)、11/21(六)辦理行旅及講座活動,歡迎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