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18-2019 大溪學社區記憶徵集計畫

  • 發布單位: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 資料提供單位:文化局

本計畫為文化部 「國家文化記憶庫及促進數位加值應用計畫」補助。秉持本館的核心理念「實踐居民參與共學行動的博物館」,以建立居民學習社群、居民參與共學為手段,大溪為田野場域,與居民共同蒐集、整理、數位化、共筆地方知識;以博物館為永續經營基地,達成數位化及公共化,保存並再現土地與人民共同記憶,推動虛實並行的在地知識建構運動。


2018年舉辦「灰色資料與社區記憶徵集工作坊」及「文物與在地知識專業增能系列課程」。「灰色資料與社區記憶徵集工作坊」共4場次,每場次學員約有18-25名且都有階段產出,第1場次帶領學員們實地進入田野,觀察周邊事物,從中發現隱藏大溪老街的市場文化現場,並請學員找出家中老照片,以生活歷史場所為背景,拍攝現今生活樣貌的照片,因此累積百張照片、生命歷程圖、大溪記憶地圖。第2場次進一步透過照片與集體討論找回每張影像的記憶,因規劃在三角公園策展,於是針對公園周邊市場店家實地訪查,並向店家徵集老照片,將市場內容採集而來的影像分類及內容詮釋。第3場次透過工作坊引導學員們建構影像紀錄的脈絡連結圖並進行展示策略的討論,第4場次則為確認展示內容、展場測試、開幕流程與排班等討論。


「文物與在地知識專業增能系列課程」,分成「大溪人說故事」、「專長講習」2個部分,課程主題包括「工作坊統籌說明」、「讓大溪文化資產說故事」、「從典藏物說故事」、「用影像說大溪故事」、「智慧財產權的認識與實務運用」、「物、記憶與公共史」共6場次,每場次學員約16-34位。藉由各領域專家學者,教導利用不同角度探索大溪;引進文物權利、文物盤點與蒐藏、保存等專業知識,結合專業與生活。


2018年度成果由參與居民在大溪三角公園共同策劃「走大溪學大溪 記憶復興之旅」展覽,將課程所學、所蒐集之物件,以「市場百貨」、「大溪記憶」為核心轉譯為展覽。展覽內容包括「咱的市場—買百貨呷百二」採集市場6間店舖的歷史記憶、「少年大溪—咱的夢」蒐集1930-1950年代老照片,展現大溪常民生活、宗教信仰、產業、交通、教育、公共設施、老地圖、休閒娛樂等生活面貌。蒐集在地文化資材91筆,著錄於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2019年舉辦「社區記憶徵集工作坊」15場次,課程主題分為「歷史探索再行動」、「記憶復興方法」、「生活記憶詮釋」、「體驗內容策展」,接續2018年能量,舉辦「專業增能課程」6場次,持續蒐集物件與故事,課程主題包括「課程統籌說明」、「大溪中央路建築群踏查」、「詮釋資料撰寫與線上資料庫運用」、「大溪中央路建築群價值論述」、「市場生態學」、「日治時期的公園」,培力參與居民挖掘、描述與撰寫文化資材詮釋;共學成果則為「正中央,集合!遇見大溪百年的常民風華與記憶」特展,於大溪中央市場三角公園、大溪中正公園、大溪中正路三區域辦理;藉由上述系列課程與展示活動蒐集200筆文化資材,並著錄於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開放檢索時間,另依文化部公告為準。





*全文下載注意事項: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與相關法律之規定,切勿任意販賣營利、重製、散佈、抄襲、改作、轉貼、播送或於網際網路公開傳輸,以免觸法。

  

*107年成果報告尚在修正中,尚未能開放全文下載;如有需求,請依本館館藏研究閱覽規則提出申請。